什么是比尔定律呢?
发布日期:2025-02-14点击次数:394
比尔定律,也称为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Law),是描述物质对某一波长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其液层厚度间关系的基本定律。以下是对比尔定律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表述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这一定律可以表述为: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光被吸收的量正比于光程中产生光吸收的分子数目。
二、数学表达式
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lg(I0/I1)=abc,其中:
A代表吸光度,是表征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的物理量。
I0为入射光的强度。
I1为透过溶液后的光强度。
a为吸光系数(也称摩尔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表征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有关。
b为液层厚度(也称光程),单位为厘米(cm)。在某些情况下,b也常用L替换,含义一致。
c为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另外,比尔定律还有另一种数学表达形式A=log(Io/I)=εCl,其中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当浓度采用摩尔浓度时,ε即为摩尔吸收系数。
三、物理意义与适用范围
物理意义:比尔定律揭示了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与其浓度及液层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一关系为光学分析中物质的定量测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适用范围:比尔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比尔定律的成立条件需要待测物为均一的稀溶液、气体等,无溶质、溶剂及悬浊物引起的散射;入射光为单色平行光。当测定条件不完全符合这些前提条件时,如使用非单色光、入射光非平行、溶液介质不均匀、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吸光质点相互作用等,可能会导致比尔定律的偏离。
- 上一篇:烟气汞检测仪原理
- 下一篇:探讨全自动水质采样器的安装与调试